生活的空間,需藉清理挪減而留出,心靈的空間,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。
心靈抹布擦亮心靈,開啟您我人生智慧。

居士與高僧

有一個年輕的居士,前去拜訪一位高僧。他們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,到了吃飯的時間,寺院中的侍者看兩人談得十分投機,便為兩人準備了一大一小兩碗麵。

高僧看了一下麵條,將大碗推到居士面前,說道:「你吃大碗的吧!」

按照常理,居士應該將大碗再推回高僧面前,以示恭敬,可是居士一點都沒有推讓,而是非常自然地接過大碗就吃了起來。

高僧見他這樣,不由皺起了眉頭,心裡想:「本以為他慧根不淺,可是居然一點都不懂得禮儀!」

居士吃完後,看見高僧根本就沒有動筷子,並且臉有慍色,便笑著問高僧:「師傅為何不吃?」

居士見高僧一語不發,便恭敬地說:「我確實是餓了,只顧自己狼吞虎嚥,的確有失禮之處。然而我將你推給我 的大碗麵再推回到您的面前,那不是我的本願。既然不是我的本願,我為什麼要那樣做呢?我要問師傅,你推我讓的目的是什麼?」

高僧答:「吃飯。」

居士嚴肅地說:「既然目的是吃飯,您吃是吃,我吃也是吃,何必再你推我讓!難道您把大碗讓給我不是真心的嗎?如果不是真心的,那您為什麼要那樣做呢?」

禪思禪悟:很多時候,在國人的觀念中謙讓客氣是一種禮貌的表現,但往往違反自己的心意。殊不知禮儀只是一種形式,而拘泥於禮儀的形式不過是虛假的表現,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真諦。


報長的話:

高僧的推與讓其實是重視禮儀,是站在「先賢關照後學,後學應該要禮讓先賢」,而站在這樣的觀念下,高僧才將大碗麵推給居士,而居士應該要禮讓先賢,再將大碗麵推回來以表敬意。

這樣的禮儀形式說穿了不過是虛假的表現沒錯,但,偏偏這個世界就需要虛偽,因為虛偽是一種潤滑劑,調合人與人之間那粗糙尖銳的邊角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紛爭,尤其是那些彼此不熟或只是一般朋友、同事之間更需如此。

就如:當兩碗不同大小的麵來時,若高僧就拿起大碗麵開始吃,那居士心中會不會想虧你是個高僧,看到好的、大的就搶先動手連問都不問,一點都沒「待客之道」未免太自私了。

有人會覺得,我肚子很餓所以拿大碗麵,是一種「坦率真誠」的表現,但最怕的是別人不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坦率真誠,而覺得對方是自私自利而懷恨在心。

讚(0)
文章、故事及笑話心靈抹布 » 居士與高僧

留言 搶沙發

文章評論已關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