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員外過六十大壽宴請親友,眼見開席時間快到了,卻還有一大半的客人還沒來。
員外心裡著急說了句:「怎麼該來的人都還沒來呢。」
此話一出,一些比較敏感的客人聽了,心想:「該來的沒來,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囉?」於是離席而去。
員外一看,怎麼走掉了好幾位客人,心裡一急嘴上又說了:「怎麼不該走的客人都走了呢?」
剩下的客人一聽,心裡想著:「該來的客人沒來,不該走的客人都走了,那我們這些人不就是不該來的,也是該走的。」於是又走了一批客人。
最後席間,只剩下幾位和員外比較親近的親友,夫人一看此景埋怨員外,員外辯說:「我說得不是他們阿。」
這時席間的親友心裡一想,你不是在說他們,那就是在說我們了,於是最後的幾位客人也走了。
報長閱讀心得:
看完這篇故事後不知大家有什麼樣的想法呢?明明是一件喜慶的宴會,卻搞到親友紛紛不悅離席,到底問題出在誰身上。
從這篇故事中,笑遊人間認為,員外與賓客都有問題。
員外的問題在於,說話欠缺謹慎,用詞錯誤造成在場的客人誤會。
而客人也很有問題,有時,有些人就是會對號入座,他人說的話明明並不是在說他,他卻會自己對號入座,覺得對方說的就是自己。
就如故事中的客人,聽到員外說該來的都沒來,員外的意思是所有的客人都是該來的,但怎麼這些該來的人之間還有那麼多人還沒來。
但賓客卻將意思解讀成,該來的沒來,那來的人都是不該來的囉。
所以,這篇故事給了我們兩種省思,說話時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應該先在腦袋裡想一想再出口,以免禍從口出得罪他人而不自知。
另一個省思則是,聽別人說話要聽重點,若有疑問就要詢問,以免自己聽錯了意思卻又不沒經過確認,只在自己腦裡胡思亂想而造成誤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