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已經兩年有餘,回頭看看「磚家們」說了些什麼大道理?
一開始說疫苗接種率達到68%以上,就可形成群體免疫。
後來又改口說要達到80%以上。
到現在改口必須接種到95%。
從打1針,改為2針,再提升到說要打3針!
以色列率先打第四針,「磚家」又改口說:每半年補一針!
最新說法:就像流感一樣,每年要打疫苗,現在說要「共存」
從接種疫苗可「防感染」的說法,改為可「防發病」;再改口說,可「防重症」;最後說可「預防死亡」!
更絕妙的「磚家」回應:
如沒被感染,是疫苗起了作用。
如果被感染,是疫苗沒有使他重症!
如重症了,那是疫苗沒讓他死亡!
如果死了,那是他本身有慢性病。
如他本無慢性疾病也死了,那就是偶合症致死!
總之太極八卦、陰陽五行陣,必有一陣適合你!
二年來冷搜熱看磚家政客妙言嘻語,醫學磚家妙論不停,我們總結一下就可以清醒了!
他是『一代宗師葉問』的大弟子~~名叫「別問」。
報長的話:
這篇文,認真的人會覺得,官字兩個口,怎麼說都他對。
但平心看待的話,沒有那個醫生或醫療機構對新冠病毒完全了解,很多的治療方式只能做嘗試,或是用其它傳染病的經驗來做學術理論猜測。
而學術和實際情況難免會有誤差,何況病毒不斷的變種,今天說的話,明天病毒變種後,又是另一種情況了。
人類歷史中,很多疫病都是經歷過數代人的努力研究,才能找到一些預防且後遺症較輕的治療藥物,而新冠這種二、三年且多變種的新型病毒,又豈能再短短二、三年內就找到最好的治療藥物。
不過,台灣比國外穩定一年多,在這段時間裡,國外疫情爆發後有很多的參考案例,可以做為疫情控制、預防和確診後治療…等部屬。
但台灣疫情爆發後,只見政府的各種手忙腳亂,疫苗不足、快篩不足、快篩比別人貴,確診後電話忙線,醫院快篩站欠缺負壓艙,增加醫務人員染疫風險,十二歲以下還沒打疫苗,就開始推動全民病毒共存……等。
在對抗新冠病毒上,沒有特效藥,疫苗有沒有後遺症沒人敢保證,打不打疫苗都有一定的風險,真的出事了,人民無話可說,畢竟這是世界性的新型病毒。
但在疫情控制、預防和確診後治療的流程,以及很多可以預見的問題上沒做好,就會讓人民覺得這一年多的緩衝期,政府防疫似乎空轉,才是引起民怨的主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