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大之極,就是「自閉」
戴晨志
不要高估自己的聰明,低估自己的愚蠢
機會的後腦袋是禿頭、是沒有毛的,當它從你身邊經過時,若沒有好好把握、沒有立即抓住,它,一溜煙,就走了!
小時候,我住過台南縣後壁鄉,也住過嘉義縣的義竹鄉;而在這兩鄉之間,有一個小鎮,叫做鹽水鎮。
大家都知道,鹽水鎮最有名的是「蜂炮」!每年元宵節,數以萬計的人群湧向鹽水鎮,大家全副武裝、戴上安全帽,深怕被「萬炮齊發、四處亂射」的蜂炮炸到!而電視台也做現場轉播,讓人看了既緊張、又刺激。
可是,元宵節一過後,鹽水鎮,又變回它靜悄悄、樸素無華的面貌。
每當我南下演講,就順道回家鄉,去探訪昔日的朋友、師長;可是,當車子開進鹽水市區時,只覺得這個鎮人車稀少、房子老舊,要找個鹽水意麵、肉丸,或觀光指南上所寫的點心、小吃,都不容易找到。
真的,鹽水鎮是沒落了。說好聽一點,鹽水鎮保存了安靜清純、古老小鎮的風貌;但,說現實一點,它已沒有繁榮商業,年輕人口都外流了。
怎麼會這樣呢?鹽水鎮,原本是個很繁華的城市呀!您知道嗎,一百多年前,鹽水就有船隻可以進出的港口,人潮甚多;在那日據時代,日本人甚至規劃縱貫鐵路經過鹽水,讓鹽水能擁有水運和鐵路的優勢。
然而,當時有許多地方大老和仕紳都認為,若讓鐵路經過鹽水,一定會斬斷「龍脈」、破壞當地極佳的「風水」,也會影響地方的繁榮,因此,他們誓言反對到底——絕不准許鐵路經過鹽水。
好了,不准許就不准許,鐵路計畫為了不觸怒老百姓,就只好改道,改在「新營」設站。沒想到,經過數十年的變遷,新營早已升格為「市」了,經濟繁榮、商業發達,有縣政府、縣議會、體育場、文化中心、大賣場……而鹽水呢,靜靜地,沒有商業氣息,年輕人都「外出找工作了」,只剩下眾多的老年人口。
唉,這要怪誰呢?大概是要怪以前那些地方大老、仕紳,沒遠見、沒眼光,不懂得接受新觀念、新事物,以致錯失繁榮地方的大好機會!
我有個親戚,五專畢業,母親叫他趕快再唸書、再學英文。可是他說:「念什麼書?學歷哪有什麼用?文憑無用啦!我會電腦就行了,我幹嘛要會講英文?」
如今,十年過去了,他在一家電腦公司裡上班,可是,他想要的職務,都無法升上去,公司也不可能派他出國;而他,總是埋怨公司歧視他「沒有學歷」。最後,他被裁員了!相反地,這親戚的五專同學,家境清寒,但畢業後,卻不斷地插班大學夜間部,又到台大學分進修班上課,現在,已在新竹科學園區的電腦公司,擔任中階主管。
人,常以「自以為是」的想法,來拒絕新觀念、新事物,以致使自己成為一個「拒絕鐵路的城市」,而逐漸衰微、沒落!
您知道嗎?「自尊」與「自大」之間,相差甚微,很難區分,但是,自大之極,就是「自閉」呀!
有一位企業家說:「成功的祕訣,歸納起來只有一個,就是產品、產品、產品;只有不斷地推出新產品,才能使公司永續經營。」
而我們自己,就是一個「產品」啊!如果我們自傲、自大,甚至自閉,拒絕外來的新知識、新挑戰,我們如何讓別人接受我們這樣的「產品」?如果,我們的產品老舊,沒有創意、沒有新樣式、或新功能,誰會多看我們一眼?所以,宋朝大儒朱熹曾寫一首詩:
「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;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」
的確,我們生命的溝渠,必須有「源頭活水」不斷地注入,才會有清淨的渠水!我們生命的產品,也必須有「新花樣」、「新招式」,才不會自閉、自斃,而遭到淘汰!
報長閱讀心得:
一個人有沒有眼光,是取決於日後的結果,而結果,有時常會因為時空的變化,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。
就拿 笑遊人間的一位長輩來舉例。
笑遊人間居住於台中新社,在民國74年時 新社不過是一個偏僻的鄉下地方,這位長輩,做事勤奮,為了孩子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而變賣部份土地,舉家遷往台中市居住。
當時,新社的土地還真的不值多少錢,台中交流道旁也都還是一大片的農田,幾年時間市區發展迅速,高樓大廈林立,那段時間看似這位長輩搬遷至台中市區算是明智之舉很有眼光。
但經過二、三十年下來,新社在九二一地震後,庭園咖啡景觀餐廳如雨後春筍般相繼而起,香菇產業也名列台灣產量大宗,加上種苗改良繁殖場於每年十一月辦理「新社花海」活動,新社的人潮、商機隨之而起,土地大漲n倍。
而這時再反觀當年這位長輩變賣土地前往台中發展,辛苦工作了三十多年,再比照新社土地漲幅,說真的,他努力工作三十多年,都沒有土地漲的多。
時勢造英雄、英雄造時勢,時勢變化末測,甚至能使一個殺人犯變成英雄(關公殺豪強而出逃,歷經千辛萬苦而成為一代英豪。),未來會如何變化沒有人能夠預測,誰也不知道上一個世紀放棄發展,造成這個世紀的沒落,但會不會反而在下一個世紀達到另一個高峰。